出殡那天他的《卡门》开始变得举世闻名 乔治·比才诞辰180周年

bet356·体育在线育-全站app下载-BET365  » bet356·体育在线育-全站app下载-BET365 »  出殡那天他的《卡门》开始变得举世闻名 乔治·比才诞辰180周年
0 Comments 下午3:24

原标题:出殡那天,他的《卡门》开始变得举世闻名 乔治·比才诞辰180周年

180年前的今天,1838年10月25日,《卡门》的作曲者、法国作曲家乔治·比才出生于巴黎奥佛涅塔大街26号的房子里。相较于莫扎特、贝多芬、海顿等古典音乐名家,比才的声名似乎没有那么响亮,但他的《卡门》几乎人尽皆知。这或许要归功于中学音乐课本的导赏,或者流行音乐影视作品的演绎。

乔治·比才(Georges Bizet,1838年—1875年),出生于巴黎,法国作曲家,全球上演率最高的歌剧《卡门》的作者。

“爱情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玩意,一点也不稀奇;男人不过是一件消谴的东西,有什么了不起……”1988年,香港歌手罗文将《卡门》中的名曲《哈巴涅拉》填词唱响中国大江南北;在电影《满汉全席》中,袁咏仪也曾哼唱过罗文版本的《卡门》;2007年香港制作的全明星版“防艾”宣传片中,引用了《卡门序曲》和《哈巴涅拉》的曲调重新填词,在央视滚动播放:“我们欢迎你走过来……”

四幕歌剧 《卡门》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——烟厂女工卡门。尼采曾盛赞比才的歌剧《卡门》,感叹剧中男女主人公“如同命运、如同宿命一样的爱情”。

音乐的魅力跨越时空,虽然是1875年首演的作品,虽然讲述的是异邦的故事,《卡门》的旋律依然能俘获当代人的心。《卡门》也是歌剧史上的奇迹,它在诞生之初饱受非议,如今却成为全球上演率最高的歌剧。《卡门》的累累声名让他的创作者比才的身影都黯然失色。这位曾被人称作堪比莫扎特的音乐天才,究竟过着怎样的一生?

改编自乔治·比才《采珠人》咏叹调《你的歌声依然在我耳边回绕》的古典吉他音乐作品《采珠者之歌》。

乔治·比才是一杆重度“老烟枪”,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,他总与喉咙的病痛抗争不息。1868年,他在给友人爱德蒙·加拉伯特的信中写道自己气管里的脓肿已经非常严重:“我活得像狗一样痛苦。”他的身体或许是在1860年代中后期被繁重的工作拖垮了,那时比才每天要为出版商誊写乐谱超过16个小时。

1875年6月3日凌晨,比才骤然离世,还未满37岁。那一天恰好是他与妻子、恩师雅克·阿莱维的女儿热纳埃维夫·阿莱维六周年的结婚纪念日。八年前的比才还沉醉在爱情的甜蜜之中——1867年秋天,比才和19岁的热纳埃维夫订婚,他兴高采烈地写信告知朋友:我遇到一个我爱的可爱的女孩!两年后她将成为我的妻子!

热纳埃维夫·阿莱维。比才的求婚似乎受到了阿莱维一家的反对,据说是因为比才身无分文,还是一名无神论主义者。但据比才传记作家克里斯托夫·施万特所述,上述反对也许并不存在。比才并非穷困潦倒,他出身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。比才当时最大的污点,应该是已与管家玛丽(1861年,比才的母亲因病逝世,玛丽给予他很大的安慰)有一名私生子。这件事阿莱维很可能并不知情。

1875年,比才的猝死震惊了巴黎音乐界,一时间满是关于他自杀的流言。他当时的精神状态确实不好,既失望又愤怒,“整夜在全城漫无目的地荡来荡去”。(克里斯托夫·施万特语)1875年《卡门》首演并没有得到评论界的认可,公众的反应不冷不淡,连比才自己都认为,《卡门》失败了。

失意的作曲家因为公众的不理解抑郁而终,死后作品举世闻名,人们似乎习惯了这样天才陨落式的叙事。然而严肃的音乐史学家并不接受这一凄婉的说法。比才早逝的直接原因在于他糟糕的身体,死于喉疾、风湿等旧病复发导致的心力衰竭。

1875年6月5日,在比才合上双眼的第三天,超过4000人参加了他的葬礼。比他年长二十岁的朋友、法国作曲家夏尔·古诺致悼词,在演讲快要结束的时候,古诺崩溃了。

就在出殡当天的晚上,《卡门》举行了特别演出并大获成功。几乎所有人——包括之前诋毁他的批评家——都认可了比才的才华。人们对于《卡门》的兴趣与日俱增,在短短几年内风靡各大洲,并成为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作品,《卡门序曲》《斗牛士之歌》《哈巴涅拉》的曲调人尽皆知。

然而这时的比才,已经和莫里哀、拉封丹、肖邦、巴尔扎克一起,长眠于巴黎二十区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之中。

比才是一名“音乐神童”,在钢琴演奏上有极高的天赋,幼年时只要听一遍乐曲,他就能跟唱弹奏。父亲通过私人关系,让还未满十岁的比才成为了巴黎音乐学院的学生,师从皮埃尔·齐默尔曼。当时齐默尔曼的女婿夏尔·古诺偶尔会帮他代课,这位后来以《圣母颂》闻名的作曲家,与比才建立起父子般的情谊。

夏尔·古诺(Charles Gounod),法国作曲家,1818年6月18日生于巴黎﹐1893年10月18日卒于圣克卢。

在音乐学院还不到第四个年头,比才学习了巴赫、贝多芬、亨德尔、莫扎特等人的作品。虽然他没有能在学院中以钢琴演奏拔得头筹,但他的技术水准有目共睹。1861年比才曾到弗朗兹·李斯特家做客演奏,并得到了李斯特的认可。李斯特是钢琴技巧巅峰的代表人物,他创作的《超技练习曲》《唐璜的回忆》《钟》等作品难度之高让绝大多数的钢琴学习者望而却步。

“我曾经认为只有两个人能克服这个(演奏)困难……现在有三个了,最年轻的这位也许是最无畏、最聪慧的……”

“我曾经认为只有两个人能克服这个(演奏)困难……现在有三个了,最年轻的这位也许是最无畏、最聪慧的……”

但比才的抱负不止于演奏。他在创作上极具天赋,13到15岁之间,尚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的比才就已经创作了一批钢琴曲,从中已经能看到肖邦、巴赫技法的影响。1854年9月,15岁的比才创作出第一首完整的钢琴作品《音乐会华丽圆舞曲》。此时比才已经能为他人进行歌剧谱转钢琴谱的缩编工作,同年10月,夏尔·古诺将自己的歌剧作品《嗜杀成性的修女》的缩编工作交予比才,对比才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激励。他的创作才华,也帮助他在1857年获得了嘉奖全法最优秀的艺术学生的罗马大奖。

比才第一首作品:《音乐会华丽圆舞曲》,1854年。©《比才》(版本: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4年6月)

因为罗马大奖,比才得到一笔为期五年的津贴,这笔钱让比才短暂告别生计的烦忧。他游历意大利,住在美第奇别墅中,这座别墅是法国的国家财产,保护年轻的艺术家。

“远离那些过早就向他们汹涌而来的、生活的忧愁和操劳,免遭可鄙的利欲的引诱,避开那些有失身份、转瞬即逝的虚名所得到的俗不可耐的胜利……”

“远离那些过早就向他们汹涌而来的、生活的忧愁和操劳,免遭可鄙的利欲的引诱,避开那些有失身份、转瞬即逝的虚名所得到的俗不可耐的胜利……”

无忧无虑的比才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喉疾和风湿,他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,计划到德国的旅行。年轻的艺术家的歌剧草稿得到了巴黎方面的认可:“轻快、朝气蓬勃、敢作敢为……”,他埋头于喜歌剧中,脑海中满是对创作的遐思——歌剧版《哈姆雷特》、喜歌剧《巴黎圣母院》、轻松愉快的《堂吉诃德》……

当时的歌剧创作有大歌剧和喜歌剧之分。大歌剧即严肃歌剧,多为历史题材,追求舞台的奢华,采用大合唱和大乐队等宏大场面。喜歌剧则取材于日常生活,轻快幽默,多为大团圆结局。比才的创作自然倾向于后者,比才不喜欢教堂音乐,也不喜欢一板一眼的大歌剧,年轻人的朝气怎么可能会让自己自愿受制于秩序和古板?

“让我们拥有幻想、勇敢、意外和魅力,最重要的是,是温柔,morbidezza(意大利语,温柔)!”

“让我们拥有幻想、勇敢、意外和魅力,最重要的是,是温柔,morbidezza(意大利语,温柔)!”

然而比才的作品一直反响平平,尽管这些作品被后世视为将法国歌剧从肤浅、浮夸的作风中解救出来的杰作。《采珠人》《帕思丽珠》《阿莱城姑娘》……比才正式创作歌剧之后的作品都没有得到评论界和观众的认可。

作曲的收入不能满足日常开支,比才只好临时接了很多为出版社将歌剧缩编为钢琴谱的工作。他还为各种舞台作品的排练、试镜担任伴奏,当作短暂的音乐评论员,废寝忘食的作曲和零散工作进一步搞垮了他本就不算健康的身体。

在创作《卡门》前,比才参加了国民自卫军。作为罗马大奖的得主,他放弃享受免服兵役的特权,然而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在他身上留下的似乎只有“伤痕”:

“今天正是拯救国家之时!可是在此之后呢……那就是我们贫困的哲学和我们对普遍和平、对世界博爱、对人道联盟的梦想!……然而取代这个梦想的却是眼泪、鲜血和支离破碎的肉体。没完没了无数的罪行!亲爱的朋友,我无法跟您讲,所有这一切把我推入何等悲伤的境地。我是法国人,……可我又怎么能够忘记,我是人!”

“今天正是拯救国家之时!可是在此之后呢……那就是我们贫困的哲学和我们对普遍和平、对世界博爱、对人道联盟的梦想!……然而取代这个梦想的却是眼泪、鲜血和支离破碎的肉体。没完没了无数的罪行!亲爱的朋友,我无法跟您讲,所有这一切把我推入何等悲伤的境地。我是法国人,……可我又怎么能够忘记,我是人!”

比才很少表露自己的政治倾向,在残酷的巴黎巷战中,比才在信里书写了对物质匮乏和暴行的担忧,但看不到他的政治立场。也许他并没有政治偏向,他只是一名秉承 “自由、平等、博爱”的人道主义者。

战后他回归作曲工作,岳母催促他去歌剧院谋个挣钱的职位,比才拒绝了,他认为那会影响他的作曲,他宁肯在家通过作曲、改编作曲挣钱,也不愿意依赖他人获得收入。1872年,他受舒曼《童年情景》启发创作的《儿童游戏》出版,并将其改编为管弦乐《小组曲》,首演获得巨大成功;改编自都德小说的歌剧《阿莱城的姑娘》首演失败,此后都德再也没有为歌剧写过作品,但比才的配乐才华受到了认可,成为知名的作曲家。这一年,比才和妻子的孩子雅克也出生了。

由卡洛斯·绍拉导演的电影《卡门》 (Carmen ,1983),讲述了一对因比才《卡门》结缘的恋人故事。

时间辗转至1873年,在比才的积极参与下,剧作家梅亚克和阿莱维完成了《卡门》剧本的创作。比才在后续作曲中,还经常改动脚本,因此《卡门》无论音乐还是剧情,都留下了比才个人的印迹。《卡门》改编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梅里美的中篇小说《嘉尔曼》,讲述了吉普赛女郎卡门与军官唐·豪塞的爱情故事。热情神秘的烟厂女工卡门能歌善舞,与唐·豪塞堕入情网,唐·豪塞为了卡门抛弃了情人,并因偷放与女工打架的卡门而被捕。出狱后唐·豪塞无法再重回旧日生活,与卡门一起走私,为卡门决斗。后来卡门移情别恋斗牛士,为了自由拒绝委身唐·豪塞,唐·豪塞亲手杀死了她。

这样的剧情,即使放在今天,也会被顽固的保守主义者所不容,何况当时。据比才传记作家克里斯托夫·施万特所述,《卡门》首演当晚,形式传统的第一幕表演获得了热烈的掌声。然而当情节进一步展开,观众们迷茫了,他们无法理解这种新型的人物关系。资产阶级男性代表唐·豪塞失去了道德示范的地位,他因为他的不成熟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。卡门的形象则游离于传统道德之外,她施展魅力时演唱的《哈巴涅拉》传递着热烈倔强的自由。

爱情是一只不羁的鸟儿/任谁都无法驯服/如果它选择拒绝/对它的召唤都是白费……

爱情是一只不羁的鸟儿/任谁都无法驯服/如果它选择拒绝/对它的召唤都是白费……

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(“大汤”)第二册中简写版《哈巴涅拉》,保留了原曲的节奏韵律。图为局部。

比才会在他的歌剧作品中塑造出这样一个角色,与他天性中自由和人性的向往有关,他在1866年写给爱德蒙·加拉伯特的信中便显露出类似的创作意图:

身为一个音乐家,我告诉你,如果压制了通奸、狂热、犯罪、邪恶,便再也没有创作任何一个音符的方法了。

身为一个音乐家,我告诉你,如果压制了通奸、狂热、犯罪、邪恶,便再也没有创作任何一个音符的方法了。

道德的约束不应成为创作的限制。这一点,当时的人们并不懂得。柴可夫斯基为之流泪的《卡门》,在评论家眼中是伤风败俗之作。新闻评论否定它,指责主演是不道德的诱惑者,是罪恶的化身,甚至有人批评音乐无聊沉闷,虽然也有人称赞《卡门》中与比才一同工作的男女演员是真实的人,但比才自己却被铺天盖地的负面评价击倒了。

《动物狂欢节》(组曲中以《天鹅》最为著名)的作曲者圣桑曾经这样评价比才:“为什么这位迷人的音乐家,这个既可爱又快乐的小伙子在自己的道路上遇到如此之多的障碍?”

夏尔·卡米尔·圣-桑(Charles Camille Saint-Saëns,1835年10月9日-1921年12月16日),法国钢琴、管风琴演奏家,亦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。重要的作品有《动物狂欢节》《骷髅之舞》《参孙与达利拉》等。

首演失败之后在巴黎街头游荡的比才,预想不到他只要能撑过6月,就能收获属于他的时代。流行的音乐家故事总是这样感慨。克里斯托夫·施万特说,比才没有生不逢时,虽然他并没有优越的经济保障,但他也没有像瓦格纳一样债台高铸,也没有像同时代的作曲家一样被迫放弃自己的职业。虽然坎坷重重,但在知名音乐家中,比才不乏支持者。而他的死,也不能和《卡门》的失败产生直接的关联。

但假设比才撑过了1875年6月3日凌晨突发的心脏病,只要他能撑过去,他就能听到圣桑和德彪西夸赞《卡门》十年后将成为“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”;只要他能撑过去,他就能看到当初批评他的声音转投支持的阵营。

只可惜这样一个被上帝亲吻过双手的小伙子,在那样年轻的年纪,就永远闭上了眼睛。
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