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得知电影背后真实的故事后,我终于下定决心。即便有一半人不待见这种题材,我依然要写。
在这个村子里,这样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。女人们会突然遭到袭击,然后失去神志。
村里的长老说,那是鬼魂,或是撒旦干的。有时还说,她们是为了博得关注,胡说八道。
母亲抱着她,徒步走了一整天,终于到了移动诊所,求来几片抗生素,这才保住性命。
一个十多岁的少女,经历过那事之后,剪掉长发,戴起帽子,从此,再也不和人说话,除了孩子。
村里的所有男人,合谋起来,用喷牲口的麻醉剂,迷晕村里的女人,再她们…
袭击者被带走了,但全村的男人们,大老远跑去城里,为犯作证,帮他交大笔保释金。
如果不愿意原谅,她们就会被赶出村子,从此再也见不到丈夫、父亲、兄弟或儿子。
电影《女人们的谈话》根据同名畅销书改编,于2022年12月25日在美国上映,提名了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奖。
一同角逐这个奖项的还有《西线无战事》《阿凡达:水之道》《瞬息全宇宙》等大热的电影。
鲁妮玛拉,曾在《社交网络》中饰演令扎克伯格倾心的女大学生。
杰西巴克利,在《切尔诺贝利》《冰血暴》等经典作品中都有精彩表现。
令人惊讶的是,科恩嫂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也来本片客串,出演了一个戏份不多的角色。
这些女明星,放到其他影视剧里,都是能够独自撑起一部戏的存在,是当之无愧的女一号。却都愿意在这部,可能不会太热门的片子里,分得一个曝光量不太多的角色。
而这部电影中唯一一个正面男性角色,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由本卫肖出演。
他曾在《香水》《云图》等电影中都有着精彩演出,还独挑大梁,参演了去年热播的英剧《疼痛难免》。
这不是本卫肖第一次出演女性主义影视剧,2015年他也出演了《妇女参政论者》,这是一部讲述20世纪英国女权运动的电影,乌鸦曾经推荐过。
熟悉他的观众会发现,本卫肖经常参演这类为少数群体发声的电影,不知道这是否与他同性恋身份有关。
但毋庸置疑的是,如果一部女性主义电影里需要一个男人,那这个人几乎可以说非本卫肖莫属。
《女人们的谈话》与常规电影有些不同,它的场景比较单一,基本只在欧美乡村的一处谷仓里。
情节也非常简单,就如同它的片名一样,围绕女人们就是否离开村庄展开,只是一场女人们的谈话。形式上,更像舞台剧。
电影大段大段的对白,冗长的台词,让本片显得有点枯燥。它的豆瓣评分只有7.2,可看性不强,也并不适合所有人。
但片中对女性主义的讨论,以及提供的不同视角,放在女性主义逐渐被妖魔化的今天,却特别值得我们关注。
警方抓到他们后,他们大言不惭地否认这些行为,并说村里的女人是被魔鬼攻击了。
原型故事或许有些耸人听闻,改编成电影后,导演刻意模糊了时间和背景,让这个故事看上去能够发生在任何国家的任何年代。
她第一个提出,我们可以平等地为自己争取受教育的权利,村子里大事的决定权。
可她却很大度,认为男人虽然做出这种事,却也是被村里的大环境束缚,本质上也是受害者。
奥娜的观点很理智,在父权社会的压迫下,男性的确也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。
她认为,必须要反抗,向男人们宣战。如果不去抗争,女人们根本没法保护自己。
莎乐美的形象,像极了现在的极端女权者。她们时刻愤怒,大事小情都会扯到平权,却因为矫枉过正适得其反,在网上常被人调侃“禁止随地大小拳”…
与现实相似,片中的其他女人总是嫌莎乐美太冲动,却往往忽略了,莎乐美4岁的女儿,是案的受害者…
她认为,大家都不认字,离开村庄不会有好下场,抗争只会让日子变得更糟,什么也不会改变。
这像不像事当今社会上,对男权社会已有的不平等现状麻木,欣然接受,甚至对女权嗤之以鼻的女性…
这样的人似乎很可恶,尤其是在女性主义旗帜越来越鲜明的当下,她们显得顽固不化,甚至是令女性地位倒退…
但殊不知,玛丽切从小就被规劝做一个听话的乖女孩,甚至在她屡次被丈夫家暴时,身边的人依然在劝她忍让。
玛丽切这类女性,并不是女人中的叛徒,而是不折不扣的,父权社会的高压所催生的,畸形的产物…
这三种声音汇集在一起,相互拉扯,产生分歧,让人质疑女权似乎已经变了味,被妖魔化…
在这个过程中,人们似乎渐渐忘了,女权其实是平权,女性主义本质上是为弱者争取更多权力,构建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。
一百多年前,埃米琳潘克赫斯特领导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时,也是如此。
在一次又一次被认为是小题大做的演讲中,在一次又一次略显偏激的集会中,她们让理性的声音越传越远。
有更多的女人、甚至男人认可了她的观点,她对于平权世界的美好构想足以打动那些曾质疑她的人…
因为我们每个人,都有着最朴素的愿望,追求着一个平等的世界,一个公正的世界,一个每个人都有权力去选择的世界…
我们每个为女性主义发声的人,其实正是《女人们的谈话》中,那些聚集在谷仓里,讨论是去是留的女人。
但最终我们的目的,不过就是保护更多的女人和女孩,不受男权社会带来的伤害,争取受教育的权力,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,决定可以成为自己是谁的权力…